“再打電話核對一下藥的名字是否準確”“還是沒有,我們再去其他藥店看看”“再核對下購藥小票和醫保卡是不是都在每戶居民的袋子里……”在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鯉魚山街道府友路社區,這些對話早已成了自治區科協下沉干部魏立群和同事們的“專用語言”。府友路社區下轄9個小區,共有居民1300余戶,老年人比較多,這就意味著除了日常生活物資保供外,對藥品的需求也成了重點,尤其是到慢病定點藥店取藥的需求十...
進駐社區共同抗疫以來,每天清晨7點50分,自治區科協友誼社區抗疫工作組成員楊子強就會準時起床醒來,開始迎接新的一天社區抗疫工作和生活。8點15分,洗漱整理完畢后,楊子強和隊友一同進入防護用具穿戴間,完成核酸檢測前期個人防護的全部穿戴準備工作,開始進入新一輪社區全民核酸檢測工作。8點30分,楊子強出樓來到所負責的全民核酸采集的小區樓棟所在區域,配合社區包戶干部做好292戶500余人核酸檢測前期通知和協調組織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近日來,自治區科協按照自治區黨委安排部署,主動作為、迅速組織、發揮優勢,派干部、做科普、請專家、捐物資、出場地,助力烏魯木齊市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一是防控一線,黨旗飄揚。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自治區科協按照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安排部署,主動作為,動員黨員干部主動報名參加烏魯木齊疫情防控攻堅戰,自治區科協干部職工克服身體困難和家庭困難,主動請纓,主動報名社區組成的“四...
這處隔離點一共有13名“下沉干部”。他們分別來自自治區科協、自治區殘聯、自治區司法廳、天山區東泉路街道辦事處。10月20日,13名干部接到下沉命令后,以最快速度前往隔離點就位。10月22日,隔離點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一個為群眾服務的“紅色堡壘”就此筑起。11月14日22時左右,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泉街的一處隔離點。密實的防護服抵不住初冬的寒氣,院子里,五個身影疾步前行。“一批物資馬上就要到門口了,立刻卸貨,消...
2006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張立東,滿懷對采油研究的熱愛,離開家鄉毅然選擇來新疆工作,踏上吐哈油田,將心中熱愛轉化為行動,這“一來”便就此扎下了根,在追夢的路上奔跑,守著那份夢想探索、奮斗、一往無前。?張立東,現任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采油工藝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高級工程師。工作16年來,他始終將推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不斷進步,為油田采出更多的石油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人生追求,在科研...
11月12日上午,2022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發。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喬慶慶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喬慶慶主要從事青藏高原北部大地構造演化和氣候環境及相互關系研究,將傳統構造磁學與環境磁學有機結合,為亞洲內陸干旱化的主控機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運動學證據,獲得了構造驅動晚新生代亞洲內陸干旱化的關鍵科學證據。2021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21年獲第...
本次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科協積極發揮專家資源優勢,通過科普新疆微信、抖音等專業化科普平臺,將解疑釋惑、精準權威的內容傳遞廣大公眾,發布疫情防控、地震自救、消防安全等各類應急科普內容1000余條,一些辟謠短視頻播放量超過300萬人次。記者從自治區科協獲悉,一直以來,自治區科協承擔著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任務。圍繞疫情防控聯動學會、科研院所、企業、高校,發揮其專業優勢持續打造《知嗎?開門》《小科抖》《科學戰...
天山網訊(記者 謝慧變報道)近日,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對2022年自治區“天山英才—戰略科學家后備人才”初評結果進行公示,新疆大學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資源化學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賈殿贈、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潘世烈、新疆醫科大學校長阿吉艾克拜爾·艾薩等10位科研人員進入初評公示環節。記者了解到,作為天山英才項目高端人才培養計劃之一,戰略科學家后備人才是為了培養有望沖擊兩院院士的頂尖科學家,...
11月9日,忙碌過后的魏倩剛趴在桌子上準備瞇一會兒,手機不停來信息的振動和鈴聲把她嚇得一激靈,趕緊點開手機微信群。魏倩是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一名干部,下沉至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泉街的一處隔離點,主要負責隔離點內的衛生保潔工作。11月9日,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干部魏倩進行衛生間保潔工作。梅睿攝微信群內,一條條信息不斷彈出。“四樓的兩位姐姐特別好,每天打掃衛生間和洗漱間,衛生很干凈!讓我們大家用起來舒心多了!...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