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陂南路,因中共一大會址聞名世界,而就在同一條馬路上,一幢銀行大樓的歷史身份卻鮮為人知,這里曾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成立的上海律師公會辦公舊址,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宣傳紅色法治文化的網紅打卡地。近日,上海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帶領調研組到此調研。他指出,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挖掘好紅色法治故事,創作好紅色法治作品,建設好紅色法治陣地,傳承好紅色...
2023年6月29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我國就領事保護與協助制定的專門行政法規。《條例》構建了我國開展領事保護與協助的機制,明確了我國領事保護與協助的基本內容,規范了領事保護與協助的范圍和措施,為我國構建海外安全保護機制,維護我國在國外的公民、法人、非法人組織的正當權益提供了國內法依據。堅持統籌國際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斷完善我國領事保護與協助的法...
?為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提高青少年科學文化素養,促進校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有效銜接,3月29日,奎屯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中國電子學會機器人技術、三維創意設計、軟件編程、電子信息、無人機技術等級考試咨詢服務站授牌儀式。中國電子學會新疆考試服務中心張京龍主任為活動中心授牌,奎屯市教育局、科協分管領導應邀參加會議。中國電子學會于1962年成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
巴州尉犁縣科協巴州尉犁縣科協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牽頭作用,大力加強科學普及工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科普氛圍,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一、加強領導,高位推動尉犁縣科協積極推動將科普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黨政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高位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開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定期聽取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開展...
?巴州輪臺縣科協輪臺縣將科普惠農、科技助農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采取打造農村科普陣地、豐富農村科普資源,深化新技術、新模式在農業發展中的推廣應用,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措施,有效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輪臺縣科普志愿服務隊在克孜勒村科普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加強農村科普館建設,打造農村科普陣地輪臺縣科協投入專項科普經費,在全縣建成12家鄉村科普館,并聯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巴州輪臺縣科協輪臺縣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中“堅持統籌協同,樹立大科普理念”“深入開展科普工作,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的要求,以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自治州兩級科協安排部署,著力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助力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縣科協細分科普服務對象,深挖科普潛在需求,創新科普需求和科普供給的雙向匹配機制,打...
塔城地區科協塔城地區科協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綱要(2021-2035年)》實施工作過程中,堅持做到領導重視、頂層設計、組織保障、任務部署四個到位,立足新發展階段,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建立“科普+”融入機制,努力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一、“科普+教育”,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聯合教育部門開展校園主題科技實踐活動,發動地區各中小學結合實際開展校園科技節、科技活動周、信息素養大賽等活動20多場次,組織廣...
和田地區科協為進一步在全地區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和田地區科協以流動科技館巡展、科學小實驗、科普宣講以及播放音視頻資料等形式在全地區廣泛開展“一月一主題”科學小實驗科普活動。2022年4月以來,和田地區科協發動各縣(市)科協結合農牧民群眾、鄉村中小學生參加升國旗、國通語學習等時機,依托農牧民夜校、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平臺,相繼開展了消防知識技能...
自治區科協信息中心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在自治區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做好科學文化普及,建好用好平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帶動全社會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創新數字化科學傳播品牌”的工作要求,以“出圈”“融圈”“擴圈”為工作思路匯報如下。一、讓原創科學傳播品牌“出圈”(一)建設“天山科技云”數據庫,擴大科技和科普成果傳播范圍和影響力2022...
克拉瑪依市科協為認真貫徹《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和《自治區科協、教育廳關于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精神,準確把握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有關要求,推動落實“雙減”政策,加快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克拉瑪依市科協積極探索、精準發力、多措并舉,充分發揮科協系統科普資源優勢,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課后服務,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青少...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