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美麗新疆,自然課堂”系列公益活動第二站走進石河子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老師、石河子第五中學學生參加活動,老師們為孩子們講授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參觀科普教育基地,使用望遠鏡觀察鳥類,增進大家對濕地和鳥類知識了解。

協會的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鳥類知識課程,“恐龍到底滅絕了沒有?”“鳥類的羽毛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游禽的羽毛不會被水浸濕?”“丹頂鶴的頭為什么是紅色的?”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問題,讓同學們在快樂的討論中學習到了很多鳥類相關的知識。
石河子陸生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引導同學們觀察了周圍濕地的鳥類,看到了白鷺、??、白骨頂、黑水雞等鳥類在濕地周圍愜意的生活。另外,救護中心負責人王老師帶領同學們觀察了正在被救助的金雕和灰狼。

本次活動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但信同學們的收獲是滿滿的。很多同學表示意猶未盡,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將孩子還給自然也是“美麗新疆 自然課堂”系列活動的初衷之一。

救護中心負責人王乾坤老師說,石河子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立于2020年,目前已救助了500多只野生動物,在一次救護過程中發現,被救助的鸕鶿知道這里是可以幫助受傷的動物后,會引導族群內其他受傷的鸕鶿來到救護中心,這也是有一種人與動物互相信任的和諧場景。
供稿: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