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20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舉辦了“探尋荒漠植物智慧,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科普活動,來自吐魯番市高昌區(qū)第八小學的五十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以“荒漠植物探寶”的形式展開,采用自然觀察的方法,整個過程都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進行。在康曉珊老師的引導下,調(diào)動同學們用五感進行觀察。觀察自然界,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用眼睛去看,往往忽略了使用鼻子,耳朵,嘴巴和手進行觀察,利用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和視覺進行觀察,用自己最真實,最直觀的感受來近距離觀察荒漠植物,了解它每一個特征背后存在著哪些生存智慧。同學們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記錄,把跟隨探寶探秘的過程當做一次冒險之旅。整個觀察過程參與度高,氣氛活躍,總能聽到同學們的新發(fā)現(xiàn)和提出的新問題。

用“耳朵”觀察植物

認真觀察記錄
觀察結(jié)束后,同學們輪流進行表達,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觀察和感悟分享給大家,他們觀察到沙拐棗果實顏色的多樣,軟硬和成熟程度有關,麻黃表面有一層霜,檸條對刺很硬,還看到了鳥窩,羽毛,螞蟻洞,蟻獅漩渦狀的窩,糞便,蟲癭等動物留下的痕跡。同學們天生擁有觀察的本領,擁有親近自然的本能,需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場所親近自然,鍛煉觀察能力,植物園就是最好的場所。
踴躍展示自己的同學們
通過走進家門口的植物園,更加了解家鄉(xiāng)植物,更加熱愛家鄉(xiāng),了解荒漠植物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整個過程以認識和了解荒漠植物為開始,以播撒科學的種子和科學家精神為最終目標,達到了很好的活動效果。
供稿:新疆植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