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區科協
2022年,阿勒泰地區科協在自治區科協的指導下,在阿勒泰地委、行署的領導和支持下,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核心,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面向基層、惠及民生,夯實基礎、突出重點,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和專項科普工作,在建大科普格局、加強陣地建設、夯實工作平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大科普格局,推進場館聯合體建設
阿勒泰地區科協不斷增強“大服務”意識,推進各類科普場館聯合體建設,凝聚優質科普資源,組團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實現“1+1>2”的科普服務成效。
2022年年初,阿勒泰地區科協黨組積極與阿勒泰天文館、阿勒泰地區文博院、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阿勒泰市氣象站等單位聯系,在創建科普教育基地、聯合開展科普宣傳和體驗活動等方面達成共識,并于3月至4月推薦四家單位參加2021—2025年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創建認定工作,三家單位被認定為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

阿勒泰地區開展“童心向黨 科技逐夢”夏令營活動 ,圖為小學生參觀阿勒泰文博院

阿勒泰地區開展“童心向黨 科技逐夢”夏令營活動 ,圖為小學生參觀阿勒泰科技館
暑假期間,阿勒泰地區科協聯合阿勒泰科技館、阿勒泰天文館、阿勒泰地區文博院、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阿勒泰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共同開展“童心向黨,科技逐夢”主題暑期科技夏令營活動。在為期20天的參觀體驗活動中,五個場館參觀人數達1.4萬人次,通過夏令營活動帶動社會各界參觀人數達1.8萬人次,開展活動216場次,極大的增強了五大場館的科普活動影響力,得到社會、學校和家長、學生的贊譽。
二、加強陣地建設,增強科普內源動力
阿勒泰地區科協不斷深化“大科普”意識,注重聯合文化、自然資源、教育等各類優質科普資源,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組織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促進科普工作再上新臺階。

阿勒泰地區公安局參觀阿勒泰天文館
一是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2022年創建8家自治區級科普教育基地,13家地區級科普教育基地,并鼓勵和發動各科普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社區居民等重點人群免費開放,參與和開展“全國科普日”、青少年實踐等各類科普活動100余場次。
二是提升基層科普陣地服務能力。2022年支持兩家科普教育基地、兩個科普示范社區項目資金4萬元,重點用于開展面向公眾的科普實踐和教育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四家單位累計開展青少年實踐、參觀體驗、主題講座等活動10余場次,受眾達500余人次。
三是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站點建設。2022年,阿勒泰地區科協向四個縣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贈送價值近3萬元的科普圖書1000余冊,并指導各站點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科普站點資源,提升了科普服務能力。
2022年,阿勒泰地區科協累計命名地區級科普教育基地17個,“十四五”期間擬命名科普教育基地不少于40個,近兩年支持基層科普陣地建設資金達10多萬元。
三、夯實工作平臺,推進科普服務全域化
阿勒泰地區科協不斷增強科普服務“全領域”“全地域”“全媒體”意識,推進各行業、各單位、各類媒體積極參與科普,擴大科普“朋友圈”,推進科普服務全域化。
一是夯實“科普+地區黨員教育中心”“科普+班班通”“科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主流媒體”“科普+自然資源場館”五大科普工作平臺,持續推進500多個黨員遠程教育平臺播放科普資源,100多所學校利用科普資源開展校內外教育教學活動,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陣地建設,阿勒泰日報社、廣播電視臺兩大主流媒體開設《科普阿勒泰》欄目,10多家科普場館開展科普活動等工作。同時,組織鄉村、學校和社區600多名科普信息員傳播“科普中國”“科普新疆”平臺優質科普資源。截至10月,累計在“科普中國”注冊科普信息員2613人,傳播量和月活躍量均位居全疆第四。
二是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廣泛動員各行業、部門(單位)積極參與“科技之冬”“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三下鄉”等活動。2022年“科技之冬”活動期間,全地區共開展科技培訓1689場次,科普宣傳活動458場次,政策宣講4799場次,疫情防控科普宣傳603場次,參與“科技之冬”活動人數達126516人次。
三是建立“全媒體科普”宣傳機制。阿勒泰地區科協持續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通過召開“全媒體科普”座談會、聯辦《科普阿勒泰》欄目等形式,建立了“全媒體科普”宣傳機制。2022年阿勒泰地、縣(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以及阿勒泰新聞網、地縣(市)廣播電視臺、阿勒泰日報等各類媒體對“筑夢冬奧 一起向未來——全國科普大篷車聯合行動”、“天宮課堂”進校園、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全國科普日等活動進行了全方位報道,進一步提升了科普宣傳的廣度和深度。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帕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