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22年10月22日通過)總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5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剛剛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23日中午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華燈璀璨、氣氛熱烈莊重。600多名中外記者來到這里,向全球報道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首次集體亮相。12時5分,習近平等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入大廳,向在場的中外記者揮手致意...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高舉偉大旗幟 譜寫嶄新篇章——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記新華社記者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黨要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全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趕考路上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有一個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暯?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2300多名黨的二十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無記名投...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李克強主持大會 2340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會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凝心聚力擘畫復興新藍圖,團結奮進創造歷史新偉業。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日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對他們弘揚優良傳統、做好礦產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建隊以來,你們一代代隊員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攻堅克難,取得了豐碩的找礦成果,展現了我國地質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習近平強調,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希望同志們大...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9月30日晚,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近500位中外人士歡聚一堂,共慶共和國華誕。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華燈璀璨、鮮花綻放,洋溢著喜慶熱烈的節日氣氛。主席臺上方,莊嚴的國徽高懸,“1949-2022”的大字年號在鮮艷的紅旗映襯下格外醒目。17時30分許,伴隨歡快的《迎賓曲》,習...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儀式。?壯闊的天安門廣場上,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廣場中央,“祝福祖國”巨型花籃表達著對國家繁榮富強的美好祝愿,花籃上“喜迎二十大”的字樣傳遞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C919大型客機項目團隊代表并參觀項目成果展覽,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機研制任務取得的階段性成就。他強調,讓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承載著國家意志、民族夢想、人民期盼,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一以貫之、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規?;拖盗谢l展,扎實推進...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7日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