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天空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水磨溝區文化公園廣場上空獵獵飄揚。水磨溝區科學技術協會舉辦 “科技點亮中國紅” 大型戶外科普研學活動,讓轄區市民在喜慶的氛圍中,沉浸式感受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的魅力。
活動現場內容豐富,“五谷科普”連接傳統與現代。在“豐收節科普”區域,孩子們通過親眼觀察、親手觸摸,認識了稻谷、麥子、大豆、玉米等傳統五谷作物。工作人員從秋分節氣習俗、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由來談起,生動講解了豐收節的意義和五谷知識。
一群孩子正圍在一幅巨大的“五谷中國地圖”前,小心翼翼地將稻谷、麥子、大豆等顆粒粘到相應位置。“原來我們每天吃的大米長得是這樣啊!”一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仔細觀察著手中的稻谷,興奮地對同伴說。

一輛滿載科學奧秘的科普大篷車就像是移動的科學城堡,點燃了水磨溝區青少年對科技的獨特記憶。活動中,科普大篷車帶來了多項互動展品,成為全場焦點。這些展品采用輕量化設計,完美適配科普大篷車的流動特性,便于在不同場景快速搭建體驗區。孩子們可以親眼看到各種植物的種子,動手翻找農作物的原始形態。水磨溝區科協主席賈智暉在活動現場表示:“我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這場活動,既感知中華傳統農耕智慧,又觸摸前沿科技脈搏,在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多元化的互動體驗,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創新有機融合,為轄區青少年打造一場豐富多彩的科學盛宴。未來,水磨溝區科協將繼續創新科普形式,拓寬科普內容,打造更多元的科普品牌活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貢獻水磨溝區的力量。
責任編輯:帕孜來提·吐魯洪
水磨溝區科協 吳蓓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