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提升全面科學素質 夯實科技強國基礎”為主題的阜康市科技輔導員培訓班正式開班。

培訓由阜康市科技局、阜康市教育局和阜康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新疆機器人創客人工智能實驗室承辦,來自全市各學校的50余名科技輔導員齊聚一堂,開啟為期一天的“充電”之旅。
培訓現場,授課教師聚焦“國家信息科技課程與實踐”,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內容涵蓋開源掌控板教學、科技創新作品制作、信息科技課程實踐及賽事解讀等,提升輔導員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
“這次培訓內容特別實用!”阜康市第一小學信息科技教師劉曉芳說,“從課程設計的思路到賽事指導的細節都講得特別透徹,尤其是開源掌控板教學和賽事解讀,正好解決了我們平時教學里卡殼的難題,對今后工作幫助太大了。”

實踐操作環節更是讓理論知識“活”了起來。授課老師從基礎編程邏輯講起,耐心細致地指導老師們從編寫簡單程序開始逐步深入,演示如何用圖形化編程模塊搭建“LED燈閃爍”的基礎代碼,再引導大家嘗試修改參數,讓燈光按不同頻率明暗變化,讓老師們直觀理解輸入、處理、輸出的編程流程。“
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是教育部直屬賽事,教育廳每年都會組織開展。新疆青少年科創教育人工智能實驗室授課教師呂旭介紹,“我們今天把每個賽項的具體內容和實戰案例都做了細致分享,就是希望老師們能學懂弄通,真正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校園的另一側,由阜康市科協與老科協一同帶來的全國科普月主題科普展同樣人氣高漲。學生們圍著會跳舞的機器人展品仔細觀察,在科普小實驗中感受物理的神奇,從植物標本里觀察自然演化。這些趣味活動與教師培訓形成“教學相長”的閉環,讓“親近科普”的理念在課堂內外同時落地。
阜康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張博說:“舉辦培訓的核心目標,是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科技輔導員隊伍。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籌備工作,就是想讓內容更貼合需求,確保老師們學有所獲。能更好地帶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發展,提升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艾孜買提·艾爾肯
阜康零距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