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首個航天育種小麥品種航麥106,在兵團第六師奇臺農場25連,經疆內外專家組實收測產,畝產突破800公斤,達到804.7公斤。這是航麥106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2年之后,第三年實收測產畝產超過800公斤。

航麥106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新疆原子能農學會依托單位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小麥生物育種與遺傳生理創新團隊共同合作,將誘發突變、加倍單倍體、穿梭育種等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結合,選育出的高產廣適小麥新品種,該品種2022年通過新疆農作物品種審定,品種具有抗倒伏、抗寒和膳食纖維含量高等特性,適合制作各種面食。
航天育種是將種子等植物材料搭乘返回式衛星和載人飛船等航天器進入太空,利用空間環境的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等綜合因素誘發種子基因變異。種子返回地面后,再選擇可遺傳的優良變異培育高產優質多抗植物新品種。其最大優勢在于空間誘變材料的有益變異率高、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制出具有高產、早熟、抗病等優良性狀的種質資源。


為更好推進“五良”技術配套融合發展,實現良種與良法結合,航麥106高產示范田采用了勻播滴灌技術模式,即‘精量勻播+穩氮增磷+以墑定水+定向防控+補施微肥’等關鍵技術。”
為實現新品種、好品種更大規模推廣,本次測產專家朱新開建議,政府和種業公司等應采取更多激勵措施,在不同區域加大示范力度,以點帶面,鼓勵種植農戶擴大種植面積,目前,航麥106已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種植超過5000畝,接下來將聯合面粉企業通過訂單模式,加大航麥106推廣力度,預計2025年實現10萬畝的目標,為實現新疆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農民增收和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供稿:新疆原子能農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