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植物學會理事長張元明研究員、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道遠研究員等深入和田地區墨玉縣加汗巴格鄉墩阿熱希村,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科技服務下基層活動,通過宣講、培訓、科普、黨建等系列活動,將科技服務“打包”送上門,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撐。
讓更多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村里的‘顏值’一年比一年高,下土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少。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以科學技術為手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在村會議室中,新疆植物學會理事長張元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加汗巴格鄉的鄉干部、村第一書記以及村“兩委”班子干部宣講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新疆植物學會要積極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重大需求,圍繞干旱區自然資源開發、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開展科研攻關、試驗示范和成果轉化,讓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張元明表示。

不同的戰線相同的目標
在墩阿熱希村村委會會議室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支部共建座談交流會正在進行,掌聲不斷,氣氛熱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當前駐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還是科技示范作用,我們支部都在積極探索,想方設法帶領群眾蹚出一條增收致富路。”中科院新疆分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聯合黨支部書記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對于做好農村工作有著更深的感情。
“實施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我們支部將持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主責主業,圍繞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做出更多一流成果,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努力造福各族群眾,讓黨旗在科研一線高高飄揚!”新疆植物學學會黨支部書記張道遠研究員說。
新疆植物學會黨支部與中科院新疆分院駐村聯合黨支部,分別來自科研工作一線和駐村工作一線,圍繞助力鄉村振興這一共同的目標,讓兩個原本“陌生”的黨支部,漸漸相識相知,共謀創新之路。

點亮孩子眼里的那道光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要用科學知識點亮孩子們的心,為孩子們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新疆植物學會康曉珊博士為80多名加汗巴格鄉墩阿熱希村的小學生們講了一堂《植物靠什么去遠行》的科普講座,還帶領學生做了手工折紙,模擬風力運送植物種子的過程。科普知識像泉水一樣澆灌著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渴望的眼神,熱愛知識的勁頭,也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新疆植物學會一直重視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會一如既往地把科學傳播這件事做下去。隨后,新疆植物學會還向布亞鄉小學贈送了書籍、文具等科普用品。


此次活動,新疆植物學會結合自治區科技活動周主題“走進科技,你我同行”,深入南疆農村,貼近基層,貼近農村,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提高了基層農民的科學素質,開拓了孩子們的科學視野,加深了基層干部群眾和學會的聯系,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力,把黨的溫暖送到百姓心坎。
撰稿人:新疆植物學會 康曉珊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