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紅棗提質增效,助力棗農增收致富,7月21日,新疆農業大學副教授、果樹學博士玉蘇甫·阿不力提甫來到位于民豐縣安迪爾鄉塔爾庫木村的自治區科協“科技小院”示范點,開展紅棗生產技術指導培訓。

培訓中,玉蘇甫·阿不力提甫副教授深入紅棗地,現場為棗農指導講解了有關紅棗樹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提高坐果率、追肥、棗頭和棗吊處理、水分要求及成熟期采收要求等方面的知識。

通過“點對點”技術幫扶,讓棗農在做好果樹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同時,也能切切實實看到科學管理帶來的實效,極大地提高了棗農的種植熱情和科技管理水平,實現棗業富民的目標,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

玉蘇甫·阿不力提甫副教授還為農戶贈送了噴霧器、紅棗種植手冊等用品。棗農圖爾蓀說:“以前都是憑經驗配制農藥,所以紅棗病蟲害消滅效果不好。參加本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病蟲害防治技術,對我們管理紅棗樹有很大的幫助,也增強了今年增收的信心。”
此次活動是由自治區科協資助的紅棗提質增效示范項目,該項目是建立在生產一線的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以專家駐地研究,“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服務農戶及生產組織為特色,開展全過程技術研究與服務,形成高校專家團隊與農戶有效對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責任編輯:桑格林審核:海薩爾?夏班拜
自治區科協駐安迪爾塔爾庫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阿拉法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