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實施《中國老科協、中國科協科普部智慧助老行動三年計劃》。2023年新疆老科協老年科技大學創新科普工作方式,與烏魯木齊市科協、老科協合作,搭建深入基層的老年科技教育平臺。結合老年人的需求,組織老專家進社區,在全市范圍開展智慧助老智能手機培訓活動。

截至7月初,新疆老科協老年科技大學講師吐尼亞孜?沙吾提(高級工程師)和靳濤(研究員)兩位老師已在社區舉辦《如何使用智能手機》講座84場,共有2232名居民群眾參加了培訓,并發展了13位社區專干為基層手機義務宣講員,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信息素養和手機操作水平,為老年人增添了在信息社會中的發展能力,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講課老師根據社區不同的場地條件因地制宜,在禮堂、會議室和居民集聚的戶外進行多種形式的手機培訓活動。
每次活動開講前,先對現場居民做使用手機情況調查,并講述在數字經濟時代應該如何幫助老年人盡快學會操作智能手機,開展《智慧助老,樂享生活》的活動意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社區的老年居民分別講解如何使用網絡、手機購物消費、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醫院網上掛號、電子地圖導航、手機投屏電視功能等操作方法。用手機具體演示如何添加微信好友、怎么調節手機屏幕的亮度和字體大小、如何在應用商店下載軟件、網約掛號、景點約票、手機購物和網上買票、出行導航和滴滴打車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手機操作實例。鼓勵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
老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視頻演示講解,不時和聽眾互動。現場老年人們一方面認真聽講,另一方面也結合講課內容相互交流,互幫互學。在場社區同志和工作隊隊員在旁邊一對一、手把手地指導老年人。大家反反復復操作著,沉浸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使老年人盡快搭上“信息化”快車。
在一些社區講座還配合民警向老年人進行防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幫助老年人掌握防騙知識,提升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手機的信心。
還有的小區商店業主,也借用社區講座的機會現場介紹演示他們商店的電商業務,會后請居民到店里通過實踐網購或提貨。
喀什西路社區在現場志愿者的配合指導下,老年人學會了如何下載APP、快捷使用微信日常功能、掃碼支付、手機導航等操作技術。喀什西路社區73歲老人周群先對社區干部說:“真的太謝謝你們了,因為平時子女不在身邊,自己和老伴也搞不懂這個智能手機,平時和孩子視頻啥的還要麻煩別人,今天我終于也學會了用微信進行好友視頻了,今天晚上我就用視頻跟孩子們好好聊聊。”
鋼城街道馮世民奶奶說:“這次快捷使用智能手機的培訓很實用,學會了網上掛號、訂票、導航等功能,對我們更好地融入智慧社會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米東區地磅街道金河社區居民劉秀琴阿姨說,平常只知道拍照、刷抖音,打電話和視頻通話,對于其他的使用都不了解,孩子也不住在一起,每天都在上班,沒時間也沒耐心教我們。通過今天的講座,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后到醫院,我們可以網上先掛上號,合理地安排好看病時間,再也不用費時間到醫院掛號排隊了。今年過年可以和老姐妹們一起發紅包、搶紅包了。以后外出辦事旅游也不怕迷路,走哪里都可以用手機導航,選擇最便捷的路線及公交地鐵了。希望以后社區多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豐富我們的老年生活。
迎賓北一路社區主任竇紅表示:“以后迎賓北一路社區將做好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將中華民族愛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踐行好,傳播好。繼續以服務好居民為基點,從老年人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出發,切實為老年人解難事、解急事、辦實事。”
萬盛社區活動結束時,轄區王桂蓮老人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說:“社區讓我們感受到了關心關愛,以前我們退休老人面對手機真不敢用,點開后五花八門的信息太多,不敢用,這次老師講解得真好,也很耐心。”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王婷婷
新疆老科協 房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