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哪里,黨員干部就要戰斗在哪里。10月以來,自治區各單位的下沉干部迅速投入烏魯木齊市疫情防控工作。送藥送菜、清運垃圾、做環境消殺、疏導群眾情緒……他們奔波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盡心竭力解決群眾困難訴求,在戰疫一線砥礪初心使命。
新疆科普雜志社積極響應烏魯木齊市疫情防控攻堅行動動員會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科協黨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時間向全體干部職工發出倡議,動員下沉社區參與屬地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共4名干部參加志愿服務工作。
認真負責的“保潔員”
11月9日,忙碌過后的魏倩剛趴在桌子上準備瞇一會兒,手機不停來信息的振動和鈴聲把她嚇得一激靈,趕緊點開手機微信群。
魏倩是新疆科普雜志社的財務人員,她下沉至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泉街的一處隔離點,主要負責隔離點內的衛生保潔工作。她在工作中非常認真,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務,為集中隔離點啟動創造了干凈整潔的環境條件。

“四樓的兩位姐姐特別好,每天打掃衛生間和洗漱間,衛生很干凈!讓我們大家用起來舒心多了!” “謝謝下沉管理我們的干部,他們很辛苦,態度特別暖心有耐心,謝謝你們。”
不知從何時起,她把手機鈴聲調到最大,生怕錯過隔離人員的任何一個電話和信息,看見微信群里大家的表揚,魏倩眼睛禁不住有些濕潤。
負重逆行的“消殺員”
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陣陣白霧攜著消毒水的氣味彌漫開來。穿著防護服、佩戴防護面罩、身背消殺設備的努爾夏提·阿布都熱西提正在對自己所服務的樓棟進行消殺。
努爾夏提·阿布都熱西提是新疆科普雜志社的一名黨員干部,也是一名下沉至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湖源巷西社區的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樓道消殺和垃圾清運以及宣傳防疫知識是他的日常,其中背著消毒桶每天兩次爬樓消殺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穿上防護服、背上20公斤重的消毒桶,每天早晨9點鐘開始,他從1樓爬到6樓,從6樓走到1樓,為四個單元樓道環境進行消殺,不放過樓道任何一個角落,一趟下來渾身是汗、手臂酸軟,緊接著挨家挨戶收垃圾,再運送到小區垃圾站。 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居民群眾一句句真摯的“感謝”、“辛苦了”,讓他心里無比溫暖。“能成為無數個大白中的一員是我的榮幸,作為黨員,我要用實際行動為人民服務,為早日實現復工復產奉獻力量。”努爾夏提·阿布都熱西提說。
“小小”的物資保供員
“東家的菜沒有收到,西家的水果沒有拿上,都是我現在的工作,雖然辛苦一點,但看到居民對我工作提出的表揚和認可,我覺得的我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買合布孜木·艾合買提是新疆科普雜志社的一名編輯,目前下沉至天山區團結路街道領館南社區,主要負責物資保供工作。她每天早晨吃完早飯,更換防護服下樓與院內超市銜接登記居民所需品。從上午10點左右開始聯系各個樓的志愿者來接蔬菜包等生活必需品,并督促及時配送到位,12點左右將送到小區門口的藥品,進行消殺和登記,安排配送員送至居民家里。這些是她下沉后每天都要重復做的工作。“小小”的她已經成為了領館南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人員這個大群體的一部分了。
大白中“女漢子”
蘇比努爾·吐爾地是新疆科普雜志社近兩年培養發展的青年黨員干部,本輪疫情她第二次穿上防護服成為烏魯木齊成千上萬個“大白”之一。這次,她被分配到了爐院街社區,和社區工作人員連同陸續到崗的十幾位志愿者成為戰友,踏上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從志愿服務工作起,志愿者微信工作群此起彼伏的響聲便成為了她每天獨特的叫醒方式,每天早晨9點準時到達小組“根據地”,穿戴好防護服,開始一天的工作。她主要負責協助核酸采集、發放物資等工作,為了精準防控,她對于所負責樓棟每一戶的情況了如指掌,核酸采樣前一一核對信息,錄入采集碼零失誤,成為了“掃碼專干”,配送物資時,便化身為大白中的“女漢子”,將居民期盼的生活物資送到了每個人手上,贏得了廣大居民的喜愛
同心戰疫,微光如炬
新疆科普雜志社黨員干部職工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與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并肩作戰,當好與病毒賽跑的“流調員”、樓道環境的“消殺員”、居民物資保障的“送菜員”、群眾情緒的“疏導員”、抗原試劑的“分發員”、防疫政策的“宣傳員”等等,為社區防疫盡綿薄之力。他們用實際行動、用堅韌的意志共同織牢織密社區疫情“防護網”,在防疫一線奮力書寫科協人的責任和擔當。
平凡之中見偉大,細微之處看真章。面對疫情,無數基層干部職工挺身而出,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是他們在背后默默守護,是他們用信念與堅守構筑疫情防控堅強堡壘,守候萬家燈火。向這些防疫工作者致敬。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亞森·加帕爾
新疆科普雜志社 努爾夏提·阿布都熱西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