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舉辦、學會技術工委會、新疆田馬博物館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年自然科學博物館標本修復保護管理培訓班在烏魯木齊正式開班。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黃克力,自治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葉爾波力·沙比尤拉,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田馬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秘書長蘆穎主持啟動儀式。

葉爾波力·沙比尤拉在致辭中指出,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作為在國際、國內頗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聚集了全國的先進科普場館、眾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科普場館建設傳授更多先進經驗,為新疆自然科學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希望以此次培訓班為新的起點,發揮中國科博學會在資源、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來疆舉辦更多學術會議、專業培訓等各類活動。自治區科協將同各方積極合作,搭建更加廣泛的溝通交流渠道,努力推動各類科普場館再上新臺階。
黃克力在致辭中講到,自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成立以來,技術工作委員會已成功舉辦了12屆動物標本剝制技術培訓班及研討會。近年來,在學會和各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標本制作水平和養護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漸形成一支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高理論水平和相當研究能力的標本技術隊伍。本次培訓班安排在美麗的新疆烏魯木齊,并開創性的把課堂搬到了動植物棲息地、標本制作工作坊,就是想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這種大自然帶來的震撼和見微知著的工匠理念,拓展標本領域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提高從業人員的標本制作水平,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動植物化石地質資源,發揮標本的科學與藝術的作用,使標本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科研教育和展覽美育。
田馬代表承辦單位在致辭中向全體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大力支持本次培訓班的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授課專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他談到,為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習近平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和深刻意義,本期培訓班將進一步研究探討自然資源科學利用的方法措施和生物標本有效保存的技術手段,以進一步加強在此領域的理論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本次培訓邀請到國家動物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以及標本制作知名企業的專家現場和在線授課交流,圍繞博物館標本展示倫理、動植物標本制作保養實例、魚類標本保護修復等方面進行輔導授課與專題研討。全國24個省份的博物館、自然保護區、研究所、動物園、院校、企業等近80名學員參與本次培訓。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王婷婷
科技館 晁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