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科技先行。巴州科協以鄉村科普館為載體,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完善科普活動機制,加強科普陣地聯動,培育科普人才隊伍,強化科普服務精準推送,將科普惠農、科技助農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以鄉村科普助力提升農牧民科學素質,奮力譜寫科普賦能鄉村振興“新樂章”,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鄉村科普館扮演鄉村組織振興“助燃劑”。一是巴州各縣(市)百家鄉村科普館是各所屬社區、村委會陣地的有機組成部分,打通了農牧民群眾與科技創新和科學知識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成為了農牧民群眾接受經常性教育的陣地。二是巴州百家鄉村科普館共配備科普展品3500余件,聯動全州科技館、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3個、科普示范基地146個、科普教育基地192個、農家科技小院83個,實現各類科普陣地與鄉村科普館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的鄉村科普館共同體。三是在長期運行中形成“3+N”工作機制。百家鄉村科普館圍繞中華傳統節日、重大節日活動等制定年度活動訂單在主流媒體公示,各職能部門依次輪值、點對點、交互式實施,做到周周有內涵,月月有點題,季季有主題。確保場館的常態化開放,讓鄉村科普館成為群眾茶余飯后和節假日休閑娛樂的首選“打卡地”。四是全面啟動鄉村科普館流動展品巡展活動。在全州百家鄉村科普館開展鄉村科普館流動展品巡展、輪展,使鄉村科普館的展品能常換常新,以更加豐富的科普資源推出更多接地氣、有人氣的科普活動,實現各類科普陣地與鄉村科普館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的鄉村科普館共同體。五是通過組織開展“科普大篷車聯盟”巴州行活動,實現區、州、縣市科普大篷車三級聯動,推動鄉村科普館固定展品和大篷車深入互動、資源共享,充實鄉村科普館的拓展和延伸功能。
鄉村科普館打造鄉村人才振興“強磁場”。一是深入群眾挖掘鄉村科技達人和科技致富能手,打造鄉村科普館鄉土專家隊伍,結合農牧業技術員、鄉村種養殖能手、科普帶頭人等土專家、田秀才服務領域和個人信息,收集整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為群眾答疑解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目前,已打造鄉村科普館鄉土人才隊伍,深入群眾挖掘鄉村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培育土專家、田秀才541名。二是組織專家服務團開展科技培訓。專家服務團深入到鄉村科普館、田間地頭,為農牧民發展生產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指導,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科普服務活動40余場,培訓基層黨員干部、技術人員、各族群眾等3250人。三是每個鄉村科普館配備講解員,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舉辦“文化潤疆鄉約科普”2023年巴州鄉村科普館講解員培訓班暨講解員大賽。邀請河南、安徽、自治區和巴州10位專家為全州百家鄉村科普館百余名講解員開展為期5天的系統培訓,并開展巴州鄉村科普館講解員大賽,大賽通過新媒體平臺直播,直播總觀看人次達56萬。
鄉村科普館成為鄉村產業振興“孵化器”。一是實施項目式活動機制助力鄉村振興。以“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四級聯動為載體,聚焦產業發展打造示范點。同時,依托“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組織開展種植業、畜牧業、特色林果業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的精準畫像,找到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實行點對點的科技服務,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設立本地的優勢產業專題展項。和靜縣肉牛養殖、和碩縣葡萄酒產業、焉耆縣“三紅”產業、博湖縣漁業、庫爾勒市香梨產業、輪臺縣小白杏產業、尉犁縣棉花產業、若羌且末兩地紅棗產業等,各縣(市)鄉村科普館為本地的優勢產業設立專題展項,展現科技創新與現代農牧業緊密融合,為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三是鄉村科普館展現現代科技助力產業發展。示范田、養殖場(合作社)、加工廠等可以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實現與鄉村科普館大屏的實時連線互動,把優勢產業依靠現代高科技所取得的成果展現在各族農牧民眼前,讓他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聯動開展“文化潤疆鄉約科普”家鄉特色產業走進鄉村科普館直播活動,以“線下+線上”直播的方式,展示巴州各地正在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當地特色資源為契機,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科普館織就鄉村文化振興“輻射網”。一是以鄉村科普館為展示平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文化入手,舉辦中華傳統文化進鄉村科普館活動。通過開展書法、刺繡、曲藝、舞蹈等傳統文化培訓,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凝聚人心,利用新媒體直播平臺,向全社會進行網絡直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在鄉村科普館的展項展品設置和活動組織上,注重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種展項和展品用科技手段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優秀文化和先進成果,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三是發揮鄉村科普館助力“雙減”的教育服務功能。鄉村科普館把定期舉辦高質量的科技服務活動作為保持常見常新吸引力的關鍵,通過組織開展技能競賽、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展示、致富經驗傳授、“科普+旅游”、親子科普活動等,與農牧民群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推動了鄉村科普服務的多元化發展,成為了科普活動的主陣地。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王婷婷
巴州科協 吳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