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院士、專家在特變電工生產車間調研。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萬德攝
在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參觀了特變電工智能電氣裝備科技產業園,該產業園是我國西部最大的智能電氣裝備研發生產基地,面積3萬平方米,可規模化生產為智能電網服務的數字化開關柜、智能斷路器、綜合保護裝置等設備,年產值達10億元。院士、專家們詳細了解了企業產品性能及數字化應用等情況,并對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提出建議。
"我國“西電東送”的許多核心設備是由特變電工研制生產,企業通過體制機制、人才引進、科技、系統集成等方面的創新,為我國能源和電力系統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大支撐。"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鄭慶華說,特變電工要進一步圍繞國家“雙碳”戰略,推動智能化、數字化建設,讓設備朝著質量更輕、性能更好的目標發展,把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全面融入到特變電工當中,未來會大有作為。
在新疆軟件園參觀調研時,院士、專家參觀了新疆欣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立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并與負責人進行了座談。新疆軟件園是自治區著力打造的新疆軟件與信息產業聚集、創業、創新和發展的高地,目前園區注冊企業580家,涉及云計算、物聯網、北斗導航等多個新興行業,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7月17日,院士、專家在新疆軟件園調研。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萬德攝
座談會上,新疆軟件園企業代表向院士、專家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院士、專家則為企業以及新疆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費愛國認為,新疆數字經濟要立足特色,“夯實”基礎設施,這樣才能為數字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新疆的企業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抓住自身優勢,將產品做得更精、更尖。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沙飛建議,新疆發展數字經濟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數字經濟要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包括發展與周邊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等。二是數字經濟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賦能,推動產業升級。三是抓好人才培養和引進,沒有人才,再好的謀劃也無法實施落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寶巖認為,與國內其他省區相比,新疆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新疆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設施,比如,國家計劃在奇臺縣建造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還有一些天文觀測、星空探測等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設施對提升新疆數字化水平非常有利,新疆的科技企業要做好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17日,院士、專家在新疆軟件園與企業代表座談交流。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萬德攝
據了解,近年新疆數字經濟活力十足,《新疆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1)》數據顯示,2016-2021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從2048.68億元增長到4255.7億元,年均增長17.95%,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從21.3%提升到27.36%,數字經濟已成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