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3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陸續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傳專題已在中國科協官網、科協網上會史館、科技工作者之家網站正式上線(網頁地址:https://zt.scimall.org.cn/2022/0526/index.html)。聚焦各地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情況,我們將為大家陸續推送全國學會、地方科協推薦候選人的風采事跡。學習最美、爭當最美,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力量,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包安明,1967 年 8 月生,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新疆區委會主委,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務委員、研究員,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包安明長期從事資源環境遙感、流域生態系統和水資源利用等研究工作,在土地資源利用與優化管理生態系統監測與評估、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流域水文水資源對氣候變化響應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從事科研工作 30 多年來,他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舍我其誰的責任心,先后主持 973、863、支撐、國際合作、基礎專項、自然基金等課題 40 余項;被中國科學院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授予“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先后獲得新疆天山英才、新疆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最美地理工作者、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等殊榮。

圖/民進新疆區委會
包安明的成果應用于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新疆防災減災應急管理、中亞生態環境監測等,獲得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與好評,在美麗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科技支撐地緣合作與環境外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主持 973 課題“干旱區綠洲化、荒漠化特征及時空格局”和國家重大環保專項“新疆生態十年遙感調查與評估”等,闡明了我國西北干旱區綠洲化、鹽漬化和沙漠化時空格局和演變規律,分析了新疆十年的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系統評估了新疆重大生態工程十年的生態成效。本人獲得環保部“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 年)遙感調查與評估”項目優秀個人表彰(環生態〔2016〕154 號)。
他提出干旱區水資源約束下的資源承載評估方法,組織編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體功能區規劃》;在第三極冰湖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發表于國際權威地學期刊《自然氣候變化》,該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冰川進一步消退,未來第三極地區面臨的冰湖潰決洪水風險將可能接近當前的 3 倍,位于西部的喀喇昆侖等地區將可能成為新的熱點地區。
他還發展了缺資料地區下墊面尺度變化對山區徑流過程模擬方法,系統分析了內陸河流域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生態過程影響;總結了干旱區內陸河生態用水調控的理論和方法,對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資源調度和生態環境調控的可視化提供重要支撐。

包安明(左一)在野外開展工作。圖/科普新疆
包安明的中亞資源和生態環境研究成果突出,被中哈跨界水資源談判(水利部)和中哈跨界河流水質談判(環保部)采用;參與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跨界河流水安全戰略”專項,撰寫“中國跨界河流水安全戰略對策與建議”咨詢報告,得到張高麗和劉延東等領導批示;負責編制完成《“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報告-中亞生態環境狀況報告》,2016 年科技部全球發布。
他撰寫全國政協提案 6 項,新疆政協大會報告和提案 20 多項;《關于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生態環境安全合作研究》獲得民進中央 2016 年度參政議政成果二等獎;榮獲民進中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個人(2012),民進中央先進個人(2015 年)。
他撰寫的《關于開展第三次新疆合科學考察的建議》被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和 2021 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采納,為新疆獲得 6.8 億國家科技專項支持;本人榮獲 2021 年 “自治區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同時榮膺 2021 年“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活動建言獻策優秀成果獎;《構建綠色絲綢之路-中國參與咸海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建議》榮獲民進中央 2019 年參政議政成果一等獎。
此外,他主持完成的“干旱區陸表特征參量遙感反演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擬獎勵。該成果突破了干旱區陸表關鍵要素快速制圖技術瓶頸,提高了山區洪水預警預報能力,突破了干旱區荒漠植被動態監測的技術瓶頸,完善了干旱區生態監測與評估方法。

包安明,一位根植新疆大地的科研工作者,以對邊疆獨有的情懷和力學篤行的力量,將科學家精神賡續傳承、創新發展;以一名政協委員履職賦能的姿態,腳踏實地、心無旁騖投入服務國家戰略和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來源: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人才中心(部分內容綜合民進新疆區委會、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