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19日,自治區科協、塔城地區科協、沙灣市、烏蘇市科協,“區地縣”三級聯動,舉辦“科技之冬”活動。先后深入沙灣市大泉鄉、三道河子鎮及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大數據中心,烏蘇市八十四戶鄉、西湖鎮、哈圖布呼鎮等5個鄉鎮、3個單位、5個合作社等地進行現場調研座談和答疑解惑活動,積極開展以棉花種植、畜牧養殖、智慧農機和疾病預防等內容豐富的專家基層科技志愿服務。圍繞基層在種植業、養殖業、農機及疾病防治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意見,并對當地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思路與建議。新疆畜牧科學院羊養殖專家鄭文新、農業科學院棉花專家李雪源、鄭巨云,塔城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阿拉坦,沙灣市宏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自治區農牧民高級技師、農村科普帶頭人韓波受邀參加。

活動采取“集中培訓+實地指導+健康義診”的形式,使得科技志愿服務取得良好效果,真情實意地為農牧民送去“致富經、健康方”,彌補了廣大農牧民在科學種植、養殖技術上的短板與不足,提升了科學預防疾病和健康保健的強烈意識,受教育人數5000余人。

烏蘇市哈圖布呼鎮農民圖爾洪﹒麥麥江說,感謝科協邀請大專家為我們開展科技培訓,專家們的教學很接地氣,容易讓我們接受。我們學到的科學知識,不僅有助于提高技術水平,而且可以增加農業產業收入,希望今后還能多來開展這樣的培訓。
廣大農牧民和種植、養殖大戶也紛紛表示,專家們的授課讓我們收獲很多,開闊了眼界和提升了認知,特別是了解農業產業的新形勢,掌握了非常實用的技術、拓展僵化的思維方式、擯棄“重治療、輕預防”的陳舊觀念,提高衛生保健的科學意識等。此次,“科技之冬”活動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高位推動,組織有力。自治區科協高度重視,充分發揮科協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切實推動服務下沉,主要領導親自安排組建專家服務團赴基層為農牧民群眾辦實事。塔城地區科協積極統籌、周密安排,沙灣、烏蘇市委及科協精細組織、狠抓落實。所有的宣講會場組織井然有序,參加人員精神飽滿,現場互動積極熱烈,各項服務保障到位,科技志愿服務井然有序,既定工作目標全部完成。
內容豐富,務求實效。充分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幫助提高發展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的意識和能力,著力提升農牧民科學素質,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一是開展棉花產業市場形勢分析,分享不同種植模式下的技術要點,正確引導棉花種植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探討棉田殘膜高效回收再利用技術與棉花加工品質保障方案,客觀回應棉花種植大戶關注的新品種引進和超寬膜使用等問題。二是介紹當前新疆本地養殖和從國內外引進牛羊品種的特點,深度解析農村牛羊等養殖常見的問題,講授適用的健康高效養殖的技術,建議科學建立養殖成本核算制度,解答鄉村遇到的孕育母羊接種疫苗易死亡的難題,共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實現路徑的觀點,解讀國家和新疆畜牧獸醫發展規劃政策。三是講解智慧農機新技術推廣,分享農業合作社運營管理經驗。四是開展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宣傳和義診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廣大農牧民講解了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治療手段及預防方法,倡導大家科學飲食,健康生活。
共享平臺,擴大宣傳。培訓主會場都設在各自的市委黨校,全程錄像,集中培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市、鄉(鎮)、村(社區)同步視頻聯網的形式輻射至沙灣、烏蘇周邊113個鄉(鎮)、村(社區)。后期,沙灣、烏蘇也將通過本地融媒體平臺,適時循環播放本次專家科技志愿服務培訓的相關視頻。
狠抓落實,典型示范。全區的“科技之冬”活動,已安排申報項目40個,自治區科協、塔城地區科協聯合開展專家基層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在組織策劃、專家調配、措施保障、成效測評等方面都做出很好的示范,各項目承擔單位責任上肩、主動作為、不折不扣地抓好任務落實。此次,各位專家在百忙中擠出時間,不辭辛苦地連續工作,克服困難,全身心地投入科技志愿服務活動,樹立了良好榜樣。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擴大活動覆蓋面、影響力。特別是發揮自治區、地區、縣市三級科技工作者 “研必以報效國家為己任,學必以服務人民為榮光”的科技志愿服務精神,推進農牧業科技轉化,提高農牧業生產經營水平和效益,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不斷為“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助添更多科技底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趙衛軍
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 劉志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