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科普講師團、中國科學院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與研學導師團走進若羌。

研學導師團的李承森、戴進業、馬清溫、肖方四位專家為若羌4所中小學的孩子們作了4場科普報告,涉及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能源學與環境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科普講師團與研學導師團團長、植物所研究員李承森老師走進若羌縣中學,作了題為《走進南北極,探秘冰雪世界里的生物與環境》報告。李老師以自己八次走進南北極經歷,介紹南北極自然環境、動植物多樣性,并以生物與環境變遷之間的密切關系講述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大量精美圖片展現出大自然之美,給同學們帶來一場生物及地理的科學盛宴。


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研學導師團副團長、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地科聯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戴進業老師來到若羌縣第一小學,作了題為《探秘海洋》的科普講座。戴老師從地球起源說起,介紹了海洋形成、海洋地貌、海洋生物以及海底礦產資源。戴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同學們了解到海洋方面的科學知識,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對海洋科技的興趣。


國家自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科學報告團成員、北京植物學會副理事長馬清溫老師為孩子講述《沙漠植物》。沙漠植物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重要生物資源,認識和了解它們也正是對自然界的熟悉過程。馬老師呼吁大家要積極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要高度重視大自然留給地球上的這一特殊環境生長的植物類群,保護并合理利用好沙漠植物資源本身就為了人類自己。

北京動物園科普館首任館長、中國老科學科普講師團成員肖方老師走進若羌縣城西新區學校,為孩子講述《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動物世界》。肖老師從老虎說到牛,從沙漠里的蝸牛講到非洲的河馬,告訴大家大自然哺育了萬千生靈,與人類共享同一片藍天,提醒同學們珍惜美麗家園、守護綠水青山,同學們與肖老師積極互動,學習氛圍熱烈。

報告團成員知識面廣,授課內容豐富,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吸引著每一位同學。在講課過程中,現場氣氛熱烈,交流活躍。本次若羌專場“手拉手 學科學”的科普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為同學們帶來大量科學知識,帶來全新體驗和感受,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樂趣和好奇心。不僅為若羌的青少年們送來了科學知識,也為開展邊疆地區科學素質教育探索出新路。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王婷婷
若羌縣科協 劉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