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理、掌握地理科學的方法和技能將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未來環境和未來經濟發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認識……”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伊犁師范大學學術交流中心報告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傅伯杰寄語廣大學子。

5月30日,“科學與中國”之“嘉庚講堂”暨“天山南北院士伊犁行”活動在伊犁師范大學啟動。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仲兆豐攝
當日,“科學與中國”之“嘉庚講堂”暨“天山南北院士伊犁行”活動在伊犁師范大學啟動,這也是“嘉庚講堂”首次走進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該活動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新疆科協主辦,伊犁師范大學與伊犁州科協共同承辦,中國銀行新疆銀行協辦。
活動邀請2022年度陳嘉庚地球科學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2022年度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及陳嘉庚科學獎專業評獎委員會評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等院士專家齊聚伊犁州,通過專題講座、座談交流、實地調研等方式,共同為伊犁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科學與中國”之“嘉庚講堂”暨“天山南北院士伊犁行”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進行專題報告。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仲兆豐攝
啟動儀式后,傅伯杰院士以《地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為題,和伊犁師范大學相關專業的200余名師生進行交流。在座談交流環節,傅伯杰院士建議科研人員把科研基礎工作做扎實,摸清底數,搭建數據庫等。他舉例說,對河流的研究不僅要研究徑流,還要研究生態用水、工業用水等方方面面。
葉彤是伊犁師范大學2023級研究生,聽完傅伯杰院士的講座后,收獲很大。“現場聽院士作報告,干貨滿滿,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重要的是拓寬了研究的思路,學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她說。
“嘉庚講堂”是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科學與中國”品牌共同策劃的活動,組織陳嘉庚科學獎的獲獎人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的專業評獎委員會評委走進企業、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所和中小學進行科普,讓科學親近公眾,讓公眾理解科學,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以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獎勵取得杰出原創性科技成果的優秀科學家。截至目前,陳嘉庚科學獎評獎11次,產生41項獲獎成果,涉及55位杰出科學家。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評獎7次,42位優秀青年科學家獲獎,3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后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責任編輯:桑格林
來源:綜合石榴云/新疆日報、伊犁師范大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