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27日,2024年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交流項目冬令營終評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順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93名優秀青少年同臺競技、互相交流,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最終在73個項目中,我區烏魯木齊八一中學董錦萱同學在遴選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2024年倫敦國際青少年科學家論壇,這也是我區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首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交流活動。

據悉,國際交流項目冬令營是國內最高規格的青少年科技集訓,要求學生項目全部用英文答辯、展示、交流,目的是通過集訓從入選的項目中遴選出最優秀的項目,代表中國參加2024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倫敦國際青少年科學家論壇、俄羅斯青年科學論壇和日本櫻花科技項目等國際科技競賽和交流活動,在國際舞臺展示中國青少年風采及其科學研究成果。
烏魯木齊八一中學董錦萱的科技創新項目《公共場景下的智能泊車引導系統》榮獲第3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二等獎和湖北興發化工青少年科技創新專項獎,經自治區科協推薦參加2024年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交流項目冬令營活動,最終該項目入選倫敦國際青年科學論壇。
--倫敦國際青年科學論壇
倫敦國際青年科學論壇(London International Youth Science Forum,LIYSF)創辦于1959年,創始人為歐洲發明獎獲得者非利普·格林,后由英國文化協會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每年舉辦1屆。論壇每年選擇在一所英國的高校舉辦。主要通過著名科學家講座、前沿科學研討會、頂尖科研實驗室參觀、世界名校理工科實驗室參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為選手們提供一個了解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分享最新科學觀點和探索科技應用的平臺,促進青年精英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溝,激發年輕人探索世界的勇氣。
--獲獎感言
中考假期,同我的新手司機媽媽出行游玩時,我發現她在形狀各異的停車場中尋找車位時往往遇到麻煩,而很多陌生而昏暗的地下停車場哪怕對“老司機”也不友好。停車問題之外,如何快速鎖定與目的地最接近的停車位置,也是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的關鍵。因此,我結合所學知識與初中時設計的“無觸碰飲水機”的科創經驗,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進行項目開發。通過各種傳感器獲得車位盈余情況,借由物聯網傳至用戶app,再通過計算點選的目的地與各停車區間的相對位置推薦最佳車位。為了輔助停車場的管理,我還通過opencv,CNN,霍夫檢測等算法實現了車牌識別、車型識別、停放檢測的功能,構建起一個適用于公共場景的泊車引導系統。
在完善項目的過程中,我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和需求。逐步摸索學習了cv視覺方面的知識,發現目前在圖像識別方面的算法仍存在
可改進之處。同時,我們為空間中實時檢測所用的各類硬件和傳感器找到了更優的解決方案。在視覺算法方向上的探究將會是我項目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更多便利生活的功能開發與硬件更新也會持續更新升級。
參與科技創新帶給我的收獲良多。比如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了我在生活中的主觀能動性;一次次準備參賽答辯充分鍛煉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本次冬令營活動的英文答辯更是難得的挑戰與機會;作為一名中學生,平衡競賽與學習的過程應當說是痛苦的,但這也豐富了我的學習生活,促使我的時間管理能力提高,對生活更有掌控感,而最意外的收獲,是與全國各地志同道合的科創選手們交流見聞、分享經驗、碰撞靈感,這段經歷不僅帶給我不可估量的啟發,也使我結交了突破地域界限的寶貴友誼。
每一個看似高峻的山巒背后都有更美麗的風景和滿載的成長。壓力與挑戰并存、夢想伴機遇齊飛的競賽經歷使我逐漸觸碰到科學家精神的真正內涵。哪怕經歷挫敗、哪怕結果未知,也要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畢竟科技不是為了比賽、創新不是為了成績。世界上或許沒有永遠的成功,但奮斗與闖蕩是青春洗不去的底色。
近年來,自治區科協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教育和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工作,通過常態化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英才計劃”等科教活動,積極組織我區學生參加國家級各類科技競賽、冬(夏)令營等交流活動,努力為全區科技輔導員與廣大青少年搭建科技創新活動成果展示交流的平臺,不斷增強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輔導員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進而發掘與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教育人才與拔尖青少年群體,有效促進了我區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