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疆地理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召開。自治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葉爾波力·沙比尤拉,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張向軍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地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新疆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研究員主持開幕式。
葉爾波力·沙比尤拉在講話中表示,新疆地理學會作為自治區成立最早的學會之一,一直以來與全國地理學者一道,不負使命,勇擔重任,為實現新疆創新驅動發展而竭誠奉獻。希望新疆地理學會在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凸顯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的特色和優勢,以科普創新為引領,以學術探討為方向,積極開拓進取,攻克關鍵技術,勇攀科技高峰,促進地理及生態環境事業創新發展,培養帶動更多學科后備人才,為實現新疆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
張向軍在講話中表示,本次年會以“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深入探討新疆地理科學問題,旨在解決制約新疆高質量發展的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協同推進新疆科考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為服務新疆綠色高質量發展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他對新疆地理科學工作者勇于擔當新時代、建設大美新疆的優秀代表——2023年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楊兆萍研究員,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雷加強研究員表示熱烈祝賀,鼓勵新疆地理學人接續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勇攀科學高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肖文交院士作報告

報告會現場
特邀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肖文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文區域發展首席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方創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穆桂金研究員分別以“新疆第三次科考成果匯報”“烏魯木齊市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從文化昆侖到地理昆侖”為題作特邀報告。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鑫研究員,新疆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院長張峰教授,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所長買買提艾力?買買提依明研究員,新疆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副院長阿里木江?卡斯木教授,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夏占峰教授分別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典型沙丘發育機理”“塔克拉瑪干沙漠沙物質的空間分異特征”“新疆典型生態系統碳匯機制及影響因素研究”“天山北坡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資源支撐潛力研究”“沙漠微生物資源與地理生態分布”為題作主旨報告。
專題報告環節,7位學者分別圍繞沙漠生態、環境植物與土壤關系、吐哈盆地水資源等方面做了報告。

會議現場合影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在閉幕總結中對自治區科協、研究所和各界同仁多年來對新疆地理學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認為,這次學術年會精彩紛呈,學術思想交流碰撞,是一場不可多得的學術盛宴。報告主題與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對于實現新疆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充分展示了地理科學工作者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熱切關注和深入思考。對15位做報告的學者、各位理事單位、年會籌備組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并誠摯邀請各位地理學者在2024年召開的新疆地理學會換屆大會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地理學學科前沿問題,產出更多創新成果,共同推動地理學科的發展。
本次年會以“新疆科考與地理發現”為主題,8位專家學者作特邀報告,15位學者作主旨報告。報告內容涉及新疆第三次科學考察、自然資源、自然災害、植物生理生態、自然碳匯、區域發展、文化地理等方面。本次學術年會旨在為發揮新疆綜合優勢和促進高質量發展而凝聚共識和智慧,弘揚科學家精神,發揮人才智庫作用,商討解決新疆科考工作中干旱區生態資源環境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進而提升新疆地理學會的社會服務和科學傳播能力,為新疆地理科學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此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自治區科協共同指導,干旱區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新疆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等13家科研機構及高校聯合舉辦。來自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師范大學、塔里木大學、喀什大學、新疆伊犁師范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財經大學、伊犁師范大學、新疆環科院、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兵團二中、地質大學出版社等20家單位的近320位學者在線上線下參加了會議。
責任編輯:張清云 審核:王婷婷
新疆地理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