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聯合自治區科協、新疆地理學會等舉辦了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活動,活動主題為“合作共贏 久久為功”。來自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14國家的科研技術人員、烏魯木齊市第113中學師生以及媒體代表近百人參加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引導更多人從我做起,共同參與荒漠化治理,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張向軍致辭
活動由新疆生地所正高級工程師、新疆地理學會副秘書長李生宇主持。新疆生地所黨委書記張向軍、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Thiam Sakhoudia分別致辭。全體人員在紀念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的簽名墻上簽名,表示將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荒漠化防治國際科技合作。

Thiam Sakhoudia致辭
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6日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之一。目前我國沙區生態狀況呈現“整體好轉、改善加速”態勢,荒漠生態系統呈現“功能增強、穩中向好”趨勢。新疆生地所黨委書記張向軍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中國科學院布局在新疆的國家科研力量,60多年來,新疆生地所以荒漠化防治為己任,研發了一系列防沙治沙技術,有效遏制了新疆的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向世界展示了“生態、生計、可持續”的“新疆樣本”。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Thiam Sakhoudia在致辭中講到,通過參加塔克拉瑪干沙漠論壇和防沙治沙培訓班,我被中國防沙治沙成績深深折服,非洲綠色長城建設不僅需要學習其中的防沙治沙科技,還要學習中國人民愚公移山般的防沙治沙精神和斗志。我們收獲很多,感謝新疆生地所給我們帶來的學習機會。

在簽名墻簽字
哈薩克斯坦拯救咸海基金會副主任Alimbetova Zauresh、新疆生地所多佳工程師、以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4國家的科研技術人員代表也分享了各自感言。

“一帶一路”沿線14國家的科研技術人員在新疆自然博物館參觀
活動通過參觀新疆自然博物館、全國重點實驗室、防沙治沙宣傳展、分享感言、舉辦科普報告、組織研學活動等形式,向公眾展示了近年來新疆在干旱區生態建設和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對于提高公眾對防治荒漠化、保護生態環境的認知,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防治荒漠化具有重要意義。
供稿:地理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