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發揮吐魯番地區區域優勢,科學合理利用荒漠鹽堿土地資源,加強肉蓯蓉產業‘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動我區特色中草藥產業發展,在自治區科技廳、吐魯番地區科技局的支持下,2月28日,自治區重點研發-廳地聯動項目“肉蓯蓉優良種質創新利用及綠色生產“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吐魯番順利召開。會議由項目主持單位新疆頌春維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同志主持。

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自治區科技廳、吐魯番市科技局、吐魯番市高昌區林業和草原局領導,新疆頌春維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北京大學、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新疆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新疆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于田縣志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領導及項目人員等30余人,參加會議。項目啟動會上,專家學者進一步對項目實施方案提出見解,對肉蓯蓉種植發展進行深入探討,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疆微生物學會理事、課題主持人宋素琴研究員就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作為課題三“肉蓯蓉接種關鍵技術研究”的主持單位,依托本單位專業、平臺優勢,聯合區內相關大學和研究所,重點以提高肉蓯蓉接種率為目標,探究不同因素對肉蓯蓉接種的影響,解析有益微生物種群在肉蓯蓉寄生和生長過程中的作用,并形成基于微生物技術為核心的肉蓯蓉播前處理和水肥優化的成套技術方案,以解決吐魯番地區肉蓯蓉接種率低、種子損耗大、種植方法模式不健全等關鍵瓶頸問題,從而促進吐魯番地區肉蓯蓉種植產業的發展。
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所長劉建研究員參加會議并表示,農業微生物作為整個農業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對作物的生產、豐收和品質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所近年來切實關注我區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并積極組建專業團隊,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作物抗逆促生提效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有益微生物的挖掘與利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依托本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加大產學研聯合,切實構建新疆肉蓯蓉種植發展新模式,推進吐魯番地區肉蓯蓉產業高速發展。
啟動會后,項目組先后前往當地肉蓯蓉種植大戶和生產企業座談,交流種植和生產經驗。
供稿:新疆微生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